研究生只能报一个学校,研究生只能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
点击领取–>
在下这些年和不少研究生导师聊过招学生这件事,对导师们心中“理想”研究生的画像也越来越清晰。其中一位导师把他心中“理想”研究生的素质特征分为四类,我这里也给大家列一下,供参考讨论。
1、导师喜欢心理健康的学生。这几乎是第一重要的。心理状况会决定是否会有不好的意外事件发生。虽然绝大多数人都会有正确积极的价值观、人生观,但很多导师对因抑郁症等问题引发的校园事件还是心有余悸。所以很多老师会在招生前就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。
2、导师喜欢情商高、会为人处事的学生。情商决定人生高度,这句话一点都不假。为人处事一定要做到有礼有节,而不是“处处表现”。科研工作是个协作性很强的工作,绝不是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的,所有会为人处事,有协作精神,会让整个团队的工作都推进得更为顺畅。
3、导师喜欢主动性强、执行力强、有毅力的学生。读研和职场生存没有什么区别,凡事要先考虑自己能主动为团队做什么,能做到什么样,能不能真正长久坚持地做下去。不宜过度指望导师“手把手”,也不宜一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。
4、导师喜欢负责的学生。负责。研究生是成年人,要对自己、对所承担的课题、对周围的人 (再放大一点对社会) 负责任。做研究不是替老师打工,是为自己培养分析问题、提出方案、获取资源、解决问题、总结推广的能力。我带过的学生,有的智力平平,但有责任心、肯动脑子肯吃苦,交代一件事情,就能做得稳妥。有的十分聪明,不懂事,东一下西一下,老师追在屁股后面都不行,不知道要对自己的青春负责,对项目负责。毕业之后,2 年内已是天壤之别。
不过,以上所讲的这些,只是常规情况下导师们所考虑的,不排除也有一些导师,私利心比较重,会有其它方面的考虑。
但不管是什么情况,如果你能认识到师生关系其实也还是人与人的关系,而人与人的关系最根本的还是利益关系,也就可以理解一切了。大多数人际关系的问题,都来自于一方或双方过度强调自我利益。
研究生只能报一个学校(研究生只能报一个学校一个专业)